我和我的团队历时六年光阴,终于把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柳青的初心和良心雕刻在了大银幕上。此时此刻,我为自己多年牛马般的劳动倍感荣耀,也感慨万千,悲喜交集。六年磨一剑,真磨下来也就体会了柳青,更深刻的体悟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崛起的过程中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付出六年,比起柳青心甘情愿付出一辈子根本不足挂齿。但在这六年的探索和奋斗中也感到异常的艰难,好在有一批有良知的企业家和一些领导干部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走到今天。再次,我一并诚挚的感谢你们,我们共同创造了这部作品,我坚定地相信我们的这部良心电影一定能感动中国!
电影《柳青》海报
现在想起当初有这个念头想要拍这部电影时,许多人曾质疑我,你为什么要拍柳青?他和你什么关系?在电影商业化娱乐至死的时代,谁会投资你这个故事?广大青年会关心你说的这位陌生人吗?就算你有能耐拍出来了,可谁又会走进电影院看他呢?这确实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我不能草率上马,我要问问我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这么干?今天在这个庄严的地方,借此机会,我在紧张的宣传电影工作中做了一些梳理,当然我还没静下心来好好梳理这么多年创作上的得与失。我们匠心铸造的电影《柳青》历经磨难,在影片上映之时,我非常荣幸因这部电影和大家聚集在一起,我们都是为了这位既陌生又熟悉、既平凡又伟大的人而来的。在此,我简单谈谈我创作这部电影的初心。
我那时就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感召了他如此奋不顾身?又是什么精神让他自觉地深入生活,满怀激情讴歌人民?我最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直接触及到我要拍这部电影的动机。答案是路遥在他的创作随笔里,在他多次公开讲到他的文学教父,人生导师就是柳青!
当我静下心读了他的作品,我自然而然走进了那个年代,了解了我们国家是如何走向民族独立、民族自强、民族崛起的奋斗历程,这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如今之盛世,恰逢建党百年华诞,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以柳青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的脊梁在扛着,他们用崇高的理想干着最动人的工作。为此,我更加深深地爱着我脚下的这片土地,爱上了我们灿烂的文化,也开始关注平凡世界里的普通民众,这一切都是柳青和路遥点亮了我,这是文学的力量,他们为时代明德,为时代书写,勇攀艺术高峰,这种强大的文化自信心,让我受到莫大鼓舞。
2014年,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总书记讲道,艺术家要撇弃金钱的铜臭味,鼓励文艺工作者要勇攀高峰,希望我们文艺工作者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担责任,笔下有乾坤。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为柳青点赞,我的创作激情也再次被点燃。从2014年起我就萌发了一个令我都震惊的电影梦,那就是在我40岁之前,真心实意地把人民作家柳青的故事拍成一部民族史诗大电影,献给全国人民,激励我们继续创业、继续奋斗。
当我雄心勃勃给周边人讲我要做这件事时,许多人嘲笑我,也有不少人支持我的梦想。2014年陈忠实先生在世的时候,我诚邀他做这部电影的第一位文学顾问,他说:“你们年轻电影人能把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在这个时候推出来,太有必要了,针对当前中国文坛过度商业化,尤其是青年这茬作家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你们拍好柳青,也实现了我作为一个崇拜者的心愿。”这是一种嘱托,遗憾的是没等我把剧本写好,陈老先生就走了......
我越发想拍这部电影迫在眉睫,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人物来启发大家,引领时代的精神!我十分肯定,我要在大银幕上雕刻一位有良知的作家,拍摄这位民族的脊梁给全国人民看,用他的故事启发我们如何面对困境,如何超越自我,如何奉献自我。
田波在座谈会上分享创作历程
列宁曾评价托尔斯泰的文学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柳青对他这部耗时半生的《创业史》也是这样的心愿。我拍这部电影也是希望把这位为人民书写的伟大作家的精神内核奉献给观众。愿我们和共和国一道行进,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伟大创业史,以史为鉴,砥砺奋进。向我们民族的脊梁、文坛的英雄柳青先生致敬!
谢谢!
电影《柳青》专家座谈会暨全国首映礼现场
2021年5月20日下午,电影《柳青》专家座谈会暨全国首映礼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本文整理自导演编剧田波的现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