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冬天天气寒冷,但是还是影响不了人们洗澡的习惯。很多朋友习惯了天天洗澡,但是还是会感到皮肤瘙痒,这是为什么呢?是洗澡洗的太勤了吗?那么冬天洗澡几天一次是最合适的呢?
一周两到三次比较合适
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现在已习惯每天洗一次或两次澡。但随着冬天的来临,空气越来越干燥,皮肤瘙痒的情况开始困扰这些“每天洗澡族”。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认为,皮肤痒是说明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彻底,但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加重了。
专家提醒人们,洗澡过勤会伤害皮肤,由此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很难避免的。在这样的季节,每周洗澡2至3次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每天洗多次澡的习惯不易改变的话,那就应该多注意一下洗澡的方法。
如果是天天洗澡,每次5—10分钟就可以,不要超过30分钟。推荐盆浴或木桶浴,这是因为泡在水里能促进皮肤吸收水分,并且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皮肤代谢。洗澡时,不要搓,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加重瘙痒。另外,老人盆浴,水位不要超过心脏水平。
最后,浴后一定要在皮肤没干透的情况下搽乳液,除了腋下、腹股沟,全身都要抹。小腿、腰、臀和前臂皮脂腺最少,最容易发生瘙痒,要多抹或反复抹。由于浴后乳液保湿作用只有一两天,因此即使不洗澡也要记得涂抹。
冬季频繁洗澡诱发皮肤病
1、气温下降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气温下降是重要诱因。气温的下降,导致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皮肤病。研究发现,冬季气温低的地方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气温高的地区。
2、新陈代谢慢,不利于毒素的排出。到了冬季,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但是因为寒冷,导致人的汗毛孔处于收缩的状态,因此,排汗减少,人的排汗是可以带走一些毒素的,所以,没有了汗液的保护,导致了皮肤抵御外界的能力下降,而得皮肤病。
3、冬季的气候相对干燥,经常洗澡破坏了皮脂膜。冬天雨雪的天气还是比较少的,比任何一个季节都干燥,而人们天天洗澡,就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我们的皮肤正是靠这层皮脂膜在保护着,一旦破坏,皮肤就像干裂的土地严重缺水,干燥,所以会变得很敏感。
所以,专家呼吁冬季千万不要天天冲凉,虽然感觉是干净了,但是对皮肤是有伤害的,尤其是老年人本身的皮肤代谢就已经下降,抵抗力也很低,天天洗澡就容易造成皮肤瘙痒和过敏,因此,建议老年人冬天5天洗一次澡为宜,而年轻人3天洗一次也足够了。
冬季应该怎样洗澡?
大多数人洗澡,首先就是洗头,这是错误的。冬季气温低,脱掉衣服进入浴室后,血液会集中在内脏和头部,马上洗头,可能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正确的顺序是:先洗脸,再洗身、最后洗头。
清洗身体时,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等身体适应后,再冲淋躯干。最后洗头,一是可以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脑部血液循环,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热水冲淋,头皮跟头发在水蒸气中得到充分滋润,更利于清洁及头皮健康。
冬季洗澡要注意几个要点:
1、冬季洗澡宜选保湿型浴液。在冬季洗澡,不宜用香皂刺激皮肤,尽可能使用浴液,尽量选用保湿型的。洗浴后应趁热在身体各部位涂上润肤品,这样可以将润肤成分渗入到皮肤的上层。
2、冬季洗澡不宜过频,每周两到三次比较合适。冬季气候干燥,频繁的洗澡会使皮肤表层油脂受到破坏,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3、洗澡时,最好不要反锁浴室门,以免发生晕厥等意外时增加救援难度。洗澡时千万不要长时间弯腰,以免脑部充血。可在浴室放张凳子,需要低头时可以坐在凳子上,尽量避免弯腰。
4、洗澡前先热身。洗澡前,做一些散步、拉伸、扭腰等热身运动,可有效避免洗澡前期的晕厥。时间及强度以身体微热,不出汗为宜。
5、不宜用力搓澡。不少年轻人喜欢蒸桑拿,用劲搓澡,直到身上发红,其实搓下来的“泥”就是皮肤保护膜。经常热水浸泡、搓洗可以导致正常角质细胞过多脱落,使皮脂膜变薄,皮肤屏障保护功能被过多破坏。皮肤也会在“泥”被搓干净后更加发痒。
6、水温最好在38℃~41℃之间。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
7、有人误以为洗热水澡可解酒,其实这会加剧心脏缺血。因此饮酒后立即洗澡十分危险。饮酒后,体内储备的葡萄糖会随着血液循环加快而大量消耗,使体温降低。同时,酒精抑制了肝脏的正常生理活动能力,妨碍体内葡萄糖储存恢复,容易导致低血糖、休克,严重时可致命。
8、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