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生活,生活节奏是不是比较慢?
成都是一座特别包容的城市,吸纳了各种文化,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士这里度假生活定居,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从生活方面来概括成都也是一座慢节奏的城市,成都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并且多次上榜,这个评选机构采用了很多指标得出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成都的宜居性!生活节奏也比较慢,比较舒适!
其实,生活在成都,不管你是早上7点去上班,还是10点去上班,总的来说工作节奏相对于北上广还是慢的,就生活而言,这种慢生活会给你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成都到处可见的美食、火锅,也能让你味觉上得到满足,成都的美女也能让你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在成都生活非常安逸!在其他人眼里,成都是一个慵懒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特别会享受生活,事实确实如此。
成都人就是该上班就要好好上班,该耍就要好好耍,既会吃又会耍。成都美食多美女多美景多,交通也很发达,是中国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具有六环路的城市,是一座很适合生活的城市,所以有很多外地人来这里工作安家。在成都,没有上海广州的那种匆忙与压力,多的是对生活现状的满足,心态是很好的。我相信,在成都生活对你会是一段不错的体验。
成都的生活状态,应该说是非常的棒,因为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可以想象在成都的生活应该说是非常的好。交通非常的便利地铁线也非常的多,现在十号线开通的可以直接到双流机场那边,而且交通也是在不断的完善。还有公交车得班次也非常的多,并且经济,还有政治都非常的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成块,政治也非常的稳定,而且还比较和谐。最主要的是成都非常的适合生活,他的生活节奏没有是上海,北京那么快,不至于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的感觉,你可以非常轻松地去上班,
成都官方说不必盲目囤积生活物资!当地的疫情情况怎么样了?
成都官方说不必盲目囤积生活物资! 当地疫情的情况依然是不容乐观。成都的新冠疫情发生了大范围的扩散,单日筛选出了700例以上的新冠病毒阳性患者。要知道新冠病毒发经历了多次变异,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显著升高,依然存在本土病例在悄然无息的传播。尽管成都的官方方说市民不必囤积生活物资,不过民众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依然会选择在家中囤积保质期较长的瓜果蔬菜。建议有关部门还是要控制好当地的物价,采取无接触购物的方式,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成都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在9月1日公布了新冠疫情通报,单日本次疫情全市已经累计报告本土病例766例,远远超过了国家其他地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数量。由于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已经隐匿传播一段时间,成都的疫情已经造成了聚集性的传播传,成都的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人群,成都采取了封闭管理的方式,要求人员不得随意出入中高风险地区,有任何问题需要及时上报。而对于低风险的地区,全员也需要进行为期四天的核酸检测。等待在人群中筛选出阳性的患者,再做下一步的封闭管制。
虽然成都的官方说现在的市民不必囤积物资,鸡蛋,牛肉,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过依依然有民众担心自己生活的小区会出现疫情,从而影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现行的条件下,民众购买瓜果蔬菜的热情度依然很高,有不少居民也储备了保质日期较长的干货。成都控制新冠疫情的力度还不够,阳性患者的人数还没能降下来,后续还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那么,那么你认为成都的疫情在何时会彻底控制呢?
在成都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一位在杭州近10年的安徽人的自述
文章首发于公主号:EdithHonglovelife
2月份的某天在刷豆瓣动态时,我关注的一个女生(夹子)发了条帖子,大致内容是:她想采访下在成都、杭州或大理生活过/正在生活的朋友,聊聊在这些城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我看了后很感兴趣,马上留言,说明我的情况—在杭州读书和生活近10年,去年年底来到成都,工作和生活。她很快私信我,发来采访大纲,确定了线上沟通的时间。
因为这个话题很有趣,在沟通前我认真做了一些准备。不仅列出我想要分享内容的大纲,还采访了2位杭州朋友,收集他们的感悟和体会。和友邻夹子沟通的那1个小时,聊得很畅快。我也因此受到启发,想分享下我来成都后,对这座城市,在衣食住行上的直观体验和感受。
下面的内容我会分为3个部分来分享:
移居到成都的背景介绍
外地人来成都生活后的直观感受
成都VS杭州,我最爱哪座城市
我,一个安徽北部小城女生。高考后,来到富庶的南方省会城市杭州读大学。在此学习、工作近10年后,21年7月底决定和男友离开杭州,向西南腹地探索新的人生。11月底来到成都,在此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离开杭州,选择在成都继续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男友是四川内江人。他在恋爱初期就和我说过,以后要回到四川发展,所以我一直都有可能要去成都生活的心理准备。另外我毕业后,就没打算回老家发展, 所以对一定要在哪座城市生活和扎根,并没有很深的执念。
其次,杭州房价真的太高。虽然我很爱这个城市,但想在这里买房扎根的代价太大。成都虽也是省会、二线城市,但房价稍微低一些,且距离我男友老家很近,高铁40分钟的车程。如果来成都定居,至少距离一方的家庭很近,能受到家中长辈的一些照应。
我在去成都前,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决定。有些人就私信我,说我好勇敢,去离家这么远的地方长期生活。还有一些人可能还以为,我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但其实对于我来说,这个决定既不仓促也不是单纯的为爱痴狂。而是我在遇到彭老师后,每年都会思考,最终根据实际生活、工作及心态变化等因素,做出的最符合我内心和较为成熟的一个决定。
2021年11月21日,我坐了近8小时的高铁,从安徽老家来到成都。11月23日到新公司报到。12月12日,搬到超喜欢的新房子。到现在,已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近4个月。
从最初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的逐渐适应。在积极缓慢地探索周边的过程中,我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审视”和比较的眼光,感受和体验这个全新的城市。
这些感受和体悟,我集中列了出来,和大家分享。
衣食住行之食
美食天堂名不虚传,餐饮业卷到不行
来到成都吃了几顿饭后,我才后知后觉:杭州果真是美食荒漠,对比太明显了。也终于能够理解,以前一起吃东西吃,我觉得好吃的,彭老师总会说一般般,还可以。他的嘴早被四川美食养叼了。
从早饭开始,成都就吊打杭州,选择多样,光吃面就可以吃1个星期不重样。连中午吃的普通快餐的味道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除了闻名世界的辣火锅外,还有各种主题火锅:羊肉火锅(不辣,清淡)、兔肉火锅(虽然兔兔很可爱,但肉是真的好吃)、鱼头鱼肉火锅、美蛙火锅(我男朋友最爱吃这个)等。
餐馆极多,在普通的小区附近,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且很多餐馆开在一起,形成美食一条街。平常吃饭,选择很多。但同时对于商家来说,是激烈的竞争。因为味道不好,很难开得走(开不下去的意思)。
而且我很想为川菜正名!这个菜系的最大特点是麻辣,请注意,是麻在前,辣在后。所以外地的朋友们,不要一看到红汤就觉得很辣,吃起来其实不怎么辣。另外很多川菜里都会放糖,中和辣味。
四川人在日常饮食中,也不是每天都吃得很辣,谁的胃都不是铁打的,清淡又美味的菜会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现在住的小区附近有个很大的菜市场,我很爱去逛。能看到很多当地的新鲜蔬菜、各种香料、卤味。蔬菜中,我最爱吃莴笋、豌豆尖、油菜花。
莴笋,是我在安徽老家和杭州日常吃的蔬菜,但这两个地方的人基本不吃莴笋叶。我之前也不吃,自从去了内江,在各种面、抄手里尝到它的美味后,就很爱用来清炒、放进汤或面里。
豌豆尖,在老家和杭州都没吃过,是来到成都后才开始吃的。第一次吃,是羊肉火锅的配菜,放进汤里一会再捞出来,就会变得很好吃,清爽鲜嫩。然后我慢慢解锁其他吃法:凉拌、清炒、做汤。
油菜花,我一直以为不能吃,只是观赏+榨油。但来到这里后,我明显涨了知识。这里的油菜花有2种,一种是我常见的,黄色小花,菜杆是绿色的。春天里,女孩子很爱去花朵全面盛开的油菜花田里拍照。一种是我之前没见过的,菜杆是偏紫色的。这两种油菜花都可以吃,在没开花之前,茎秆还是很嫩的时候,最适合清炒或者做汤,极美味。
现在每个周末,除了在家做饭外,我们会去外面餐馆吃一顿,积极探索周边的美食,尽量保证菜品类型不重样。 在成都,吃的乐趣被无限放大。
衣食住行之住
租房性价比极高,幸福感大大提升
可能从小在北方农村长大,虽家里装修不咋样,但空间总是很大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子,所以我对居住面积一直有执念。太小的房间,我基本不能忍受,感觉很憋屈。对房间的朝向也有要求。无比渴望阳光的我,想选一个正南向的房间,在杭州租房的5年中,总是没能实现。(其实还是钱太少,要求太多,我男朋友总是说我太过挑剔)
但来到成都后,以上要求基本都实现了!同样价格下,居住面积比之前足足多了3倍。且房间户型很好,房间全部都是朝南向的。最最重要的是有个超大的阳台!终于可以放心晒被子,养喜欢的花和草了!
晴天时,阳光洒进卧室、客厅、厨房和洗衣间,投下光的各种影子。被照射的地方闪闪发光。在这些瞬间里,我总是幸福又满足,觉得生活真美好。
我陆续在线下花店、网上购入喜欢的盆栽,在阳台上慢慢搭建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再也不用担心买了太多放不下。第一次养草莓、种郁金香、铃兰,还买了鸡毛菜香菜和葱的种子、把大蒜、豌豆埋在土里,期待吃到自己种的蔬菜。每天下班后,看看它们的长势,给它们浇水,拍照记录点滴成长,分享给有同样爱好的朋友,真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现在,紧绷神经的时候愈来愈少,大部分时间我整个人是舒展且放松的。
衣食住行之行
地下交通较为发达,开通的地铁线路也够多(13条),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状图。上下班坐地铁很方便,通勤时间比在杭州时少了近20分钟。
但是地面交通文化不太行。乱停车现象、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的现象严重。很多司机在左转右转时,不开转向灯。大部分公交车没有单独停靠的区域,乘客上下车时得特别注意来往的车辆。
二轮摩托车送外卖、商业载人、三轮电动车商业载人是云贵川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在成都见过,在内江、贵阳我也都留心观察过。
这些开车的大哥大叔们,会分布在地铁站、公交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接客。三轮车,我们老家以前也有,我上高中时经常坐。但这些年被交通部门管制、加上打车越来越方便,基本见不到了。在杭州生活时,也没有见过。二轮的,我们老家和杭州都没见过,这边很普遍。但我还没体验过,感觉有些危险,不知道他会把你带到哪里。
面面观之天气、风景、方言及其他
天气:
日照相对不足,是南方天气的普遍特征。成都这边阴天很多,云层厚。即使晴天,天蓝得也不明显,总是发白。但是令我开心的是,雨天很少。天气预报的下雨经常不会下,不像在杭州,随时都有可能下雨,且停不下来。
风景:
深秋时,黄灿灿的银杏树分布在道路两旁,特别美,再也不用专门跑去哪里去欣赏银杏,走在路上,随时可以欣赏。
我们现在住的地方(西南方),距离成都的著名景点距离较远(东北方向)。去一趟实属不易。所以很多景点都还没来得及逛。
上周末去植物园踏青,来回地铁就花了3个小时。想爬个山,也不容易,基本都在城市外围,30公里起步。在杭州时,因为一直住在西湖区,去西溪湿地、西湖风景区、爬山很方便。所以这一点对于喜爱大自然的我来说,一直很不适应。我经常和彭老师吐槽,边说边怀念,在杭州畅快爬山、游西湖的日子。
但我去过的几个景点中,有非常亮眼且我赞誉很高的地方:科普馆做得非常棒,互动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去年12月初,彭老师带我去看大熊猫,我们去的是市区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玩体验非常棒。不仅近距离观察了好多只大熊猫吃竹子、睡觉、喝水、发呆、爬树的场景,还在基地的科普馆涨了很多知识。比如通过大熊猫的粪便来猜测体重、大熊猫除了竹子还能吃什么。互动方式也多种多样:科普小册子通过手摇来翻页查看、选中图案就可以听到大熊猫的叫声。
今年3月初去的植物园,园内科普特性随处可见。几乎你看到的所有树木,都有名称标识。比如山茶花有很多品种,每棵茶树上都挂一个小牌子,告诉你具体品种名、科和属。
青少年科普馆里干货满满,设计了很多和参观者的互动方式,对于热爱植物,想了解更多信息的人十分友好!认真逛一圈下来,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方言:
这里的人超爱讲四川话。不仅在生活中,工作中我的同事和客户也经常聊着聊着就开始讲方言,刚开始令我很吃惊。没来之前,我以为四川话很好懂,但来了才发现自己太天真,只能听懂70-80%。如果话题是自己不熟悉的,就更难听懂了。
在杭州就很少遇见这种情况,大家基本讲普通话,少量当地人有时会炫耀似地讲杭州话,但也仅限于对方也是杭州人。所以一开始我听多了,真的蛮头大的。现在稍微好了一些,只能不断适应,学一门新的方言也是极好的。
其他:
住宅区高层建筑特别多,四川又是地震多发区,我和男朋友都很担心,到时候万一地震了,住在高层的我们会不会很危险?或者是小区的电梯突然出了问题,人身安全如何保证?
且因为建筑物的遮挡,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过晚霞,或者是一场完整的夕阳西下。在杭州时,家中楼顶天台,一直是我观察记录云朵的圣地。所以,本云彩夕阳收集狂魔,难免有些不适应。
总结:
总的来说,在成都生活工作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且工作住房等大事项比较好地解决后,其他事情也都不是问题了。一二线城市流水线操作很多,基础设施相差不大,在杭州适应了,在成都也可复用。
各有千秋,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地方
来到成都生活后,方方面面,我总是不自觉地拿它和杭州作比较。偶尔会想念老娘舅(杭州快餐连锁品牌)的蒸蛋和茶树菇老鸭。看到杭州朋友在朋友圈分享逛西湖、爬山、游西溪湿地的动态时,会很怀念这些地方。也计划未来1-2年内,和彭老师故地重游。
我突然想起在杭州的最后一天,当时的心情是极为平静的,没什么不舍。只是照常去楼顶天台,看了最后一次杭州的日落。当列车驶离杭州时,我内心怀有的更多是对成都生活的期许。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杭州的记忆片段会偶尔闯进脑海,留下一些思念的痕迹。
是啊,即使离开,我还是深爱着杭州的。毕竟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么久,和一些亲密的朋友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我怀念斑马线礼让行人、公交车自行车有专用车道的文明礼仪、我怀念一年四季去西湖、西溪湿地感受季节更替的美好、我怀念和我紧密联结、聊得畅快的朋友们、我怀念下班骑车经过的虎跑和三台山路上的静谧好风景。 但我不怀念高房价、剥削我的房东和糟糕的天气。
既然选择成都,作为我未来10、20年里稳定居住的城市。那就勇敢向前,多发现这座城市的美。而不是频频回头、沉浸过往,或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
以及 我并不认为,自己后面的人生就一直在成都展开。我更倾向于,让自己逐渐具备在哪座城市都可以过得很好的能力。
我有一个愿望,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强烈。我很想退休后(50岁左右),和彭老师搬去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的小城。养花种草、佛系开个花店、剩余的时间继续写文章、和他一起散步旅行吃好吃的东西。
世界很大,为何不在有限的人生里,把自己的足迹印刻在更多的地方呢?
都说成都的生活节奏慢,那成都的生活节奏到底有多慢?
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夜生活持续到11点以后 成都人注重吃,注重玩,存钱挣钱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不过生活在低层的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麻将桌上还是坐满了各个层面的人,男女老少,工薪阶层以及高层人士。但其实,看你指什么行业了,有些竞争激烈的行业肯定快啊,不然就没法混饭吃了.不过就一般老百姓而言还是不快,成都人喜欢悠闲的生活,就算没什么钱,吃吃串串,冷淡杯也有乐趣,不像上海人只有在新天地里喝着几十上百一杯的饮料才有幸福感。成都自古如此,所以才说少不入蜀,怕年轻人失去了生活的斗志。